近日,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组织召开《机动车急救包团体标准》审查会,中山雷霆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作为受邀参编单位,全程参与了标准的研讨与修订工作。此次会议汇聚了应急救援、医疗、标准化等领域的权威专家,围绕机动车急救包的配置规范、标准结构、技术要求等核心内容展开深入探讨,旨在推动行业标准化建设,提升道路出行安全保障能力。
会上,专家们结合不同场景下的应急需求,对急救包的配置提出了针对性建议,强调 “按需分类、精准实用” 的核心原则:
分类适配,覆盖全场景:
针对电动车骑手、货车司机、大客车乘客等不同群体,急救包需差异化配置。例如,外卖、快递骑手作为高风险人群,可配备小型 “止血包”,包含止血材料、呼吸口膜、医疗手套等核心物品,体积小巧却能满足关键急救需求;而大客车、地铁等载人较多的交通工具,需按人数科学配置,其中三角巾等经济实用、功能多样的物品可适当多配(建议 20 个以上),同时明确止血带等关键器材的配备数量需与车辆承载规模匹配。
核心优先,突出救命功能:
专家一致认为,止血类材料是急救包的 “重中之重”,需明确材料类型、规格、剂量等细节,确保能快速实施止血等直接救命的措施。相比之下,骨折固定、清洁消毒等物品可酌情配置,避免过度堆砌导致急救包体积过大、使用不便。
规范细节,提升实用性:
会议明确,逃生锤等车辆必备工具应单独放置在车窗边等易取位置,不属于急救包范畴;同时,急救包内物品的排列需科学规范,便于紧急情况下快速取用,提升应急响应效率。
针对标准的结构与格式,专家们提出了多项修订建议,确保其符合产品标准的规范性与科学性:

明确定位,聚焦产品本身:
该标准为产品标准,适用范围应聚焦于急救包的生产、检验、认证等环节,而非载客汽车、货车等车辆的分类与配备指南,避免概念混淆。
优化框架,强化逻辑严谨性:
建议将 “试验方法” 与 “检验规则” 单独成章,确保每项技术要求都有对应的试验方法支撑;删除 “汽车生产厂商配置指导” 等非产品标准内容,合并 “标志、包装、储运” 相关章节,使结构更清晰。
规范细节,提升专业性:
需补充完善起草人信息,修正前言中关于专利说明的不规范表述,统一表格格式(表头需置于表外),并核实引用标准的时效性(如替换旧标准为最新版本)。
作为深耕医疗器械领域的企业,中山雷霆医疗始终致力于推动应急救援设备的标准化与普及化。此次受邀参编《机动车急救包团体标准》,既是行业对公司专业能力的认可,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。
会上,公司代表认真听取专家意见,结合自身在急救产品研发、生产中的实践经验,就急救包材料选型、功能适配等内容提出了建设性建议。未来,中山雷霆医疗将严格按照标准修订要求,积极配合完善标准内容,推动标准落地实施,为提升机动车急救包的实用性、规范性贡献力量。
此次标准的制定与完善,将为机动车急救包的生产、配置提供明确指引,推动应急救援资源在道路场景中的科学布局。中山雷霆医疗也将以此次参编为契机,持续深耕应急医疗领域,研发更多符合标准、适配场景的急救产品,助力构建更完善的道路安全防护体系,为公众出行安全保驾护航。

如需了解更多标准进展或公司参与情况,欢迎关注中山雷霆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官网及公众号后续更新。